美術教學中的“黃金分割律”來源與用途
72 2017-08-01
黃金分割律是幾何數學中的比例關系,比值為1∶0.618……。
在古羅馬奧古斯都時期,有位著名的建筑師名叫維特魯維斯,他在建筑設計中應用了這樣的規(guī)則:“要把一個空間劃分為愜意而美的兩個區(qū)域,最小區(qū)域與最大區(qū)域的比例應等于較大區(qū)域與整個空間的比例”這一規(guī)則符合了“黃金分割律”。“黃金分割律”(goldensection)是意大利畫家達.芬奇引入的,19世紀德國美學家柴儂辛又作出了進一步的計算,而它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學派。到了文藝復興時代,米開朗基羅、達。芬奇等大師都花費大量精力尋找所謂美的形式,理在有了“黃金分割原理”。
繪畫上,黃金分割律體現為畫面的長邊短邊之和與長邊之比等于長邊與短邊之比。古代繪畫大師大都遵循“黃金分割律”作畫。黃金分割律在構圖中被用來劃分畫面和安排視覺中心點。畫面中理想的分割線需要按下列公式尋找:用0.618乘以畫布的寬,就能得到豎向分割線,用0.618乘以畫布的高,就能得到橫向分割線。用上述方法共能得到四條分割線,同樣也得到四個交叉點。這四個交叉點常被畫家用來安排畫面的主要物象,使之形成視覺中心點。如委拉斯開茲的《崇拜耶穌》,其中小耶穌的頭部正好處在黃金分割線的一個交叉點上,當然,黃金分割法只是一般的構圖方法,而不是絕對的構圖規(guī)則,往往反常的構圖更能吸引人。
掃一掃
獲取更多福利
獵學網企業(yè)微信
獵學網訂閱號
獵學網服務號